清明时节,他们巧手制青团寄相思
清明节既是祭奠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也是艾草碧绿、青团飘香的时节。除了购买青团,很多杨浦市民选择自己动手制作,第一时间感受青团热气腾腾的软糯,也寄托了对故人的相思怀念。
4月3日,“传承民俗-青团寄相思”暨清明节主题活动在大桥街道眉州路社区睦邻中心举行,大家在动手制作青团的同时,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。
“清明节与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,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......”制作前,主办方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,上海本地人在清明前后吃青团的食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,而清代《清嘉录》则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了解这一食俗后,大家便想动手制作青团试试看。现场的糕点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面粉和馅料拿出来,按照面团50g、豆沙馅20g的比例开始制作。大家边看边学,将手中的面团放于掌心,豆沙馅“揉”入其中。不一会儿,一个个圆滚滚、胖乎乎的青团就成型了。
将青团包好只是第一步,蒸的细节和火候才是关键。只见糕点老师在包好的青团外皮上裹上油,并设置了十五分钟的闹钟。“刷上油的青团蒸出来不仅油亮亮好看,还可以防止青团粘连在一起。”糕点老师解释道。
没多久,冒着热气的青团出锅,香气扑鼻。来自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的王医生表示,往年清明节都选择买青团吃,今年终于吃上了自己制作的青团。“原来青团制作这么简单,以后可以自己在家做了。”
无独有偶,近日,控江路街道社区睦邻中心开展了“巧手做青团 深情寄清明”主题活动,居民们相聚一起,亲手制作香甜的青团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寄托对故人相思之情。
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专业的中式烘焙老师来为居民们讲解制作。听完老师详细讲解了制作过程,居民们纷纷跃跃欲试,经过揉、捏、拍、压等手法,一个个颜色翠绿、圆润饱满的青团就做好了,再刷上一层油便可上锅蒸。
紧接着,热气腾腾的青团就出锅了。居民们拿起自己亲手包的青团咬下一口,豆沙的甜蜜伴着艾草的清香交织在唇齿间,吃起来更觉得香甜可口。
文字/图片:窦雨琪 江综
编辑:奚宇轩
*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